台海网:敬一丹携新书来厦参加第十三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

2017-10-16 08:46来源:台海网

  昨日下午,敬一丹一身深蓝色连衣裙、梳着利落短发,在图交会主会场——市美术馆与读者见面。“以前常讲‘各位观众你好’,现在改口‘各位读者你好’。”敬一丹调侃道。她2015年从央视退休,对于身份的转变,她觉得挺好。

  此次读者分享会,62岁的敬一丹是带着新书《我末代工农兵学员》,和读者进行一场“青春对话”。

  谈青春

  为吃一碗面条盼着生病

  这本新书《我末代工农兵学员》,是敬一丹及其同学作为国家最末一代工农兵学员的青春记忆,由20个同学的小故事集结而成,却以小见大。

  敬一丹通过自己的视角、同学群体的视角,折射出50多年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变:从“文革”浩劫到文化复苏,再到改革开放,关联着一个国家、时代的发展轨迹。

  昨日的读者分享会上,敬一丹和她的同学徐小宁不仅共同回忆起了她们那个特殊年代的青春,还爆了不少“料”!

  敬一丹说,在1976年那个特殊的年代,物资匮乏,只有病号才有“资格”在学校(北京广播学院)食堂吃面条。

  为了能吃上一碗面条,她成天盼着生病,然后无数次想象:“那将会是一碗什么样的面条啊?”“一定是红绿相间的美味佳肴。”可当真生病后,面条端到手一看,“一团黏糊糊的面”。

  谈出书

  让年轻人了解一段历史

  敬一丹和同学的青春回忆,好笑而辛酸,而现在对很多孩子而言,“工农兵”这样的词似乎已遥不可及。

  敬一丹坦言,不留下痕迹,以后的人们怎么知道那些事情曾发生过?人上了年纪,很容易怀旧,怀旧很自然,但记录靠自学。

  她说,记录本该就是媒体人的事,于是本着为现代年轻人“消灭一个生词,了解一段历史”的初衷,在一个班20多个同学的共同努力和回忆下,这本特殊年代的青春回忆录于今年5月份出炉了。

  别看之前在电视里正襟危坐播报新闻,已经够端正严肃了,可是在北京广播学院的时候,敬一丹称自己曾是一个“死板”“盲从”“利己”的女生。

  她说,当时她是学校的党支书,又是班长,哪个女生把衣服改细了,她就大义凛然站出来;哪个男生和女生走近了,她也会站出来找人家谈话。

  分享会的主持人问:“敬老师自己在学校有没有被男生追求过?”敬一丹笑言,学校有一位叫小崔的男生,每次一见到她就唱那首《数九寒天下大雪》的歌曲,原来,人家把她那时的形象比喻成凛然无畏、至刚至强的刘胡兰呢!

  谈新媒体

  传统媒体人应该多尝试

  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敬一丹还感慨:幸好有互联网,幸好有微信,才能将天南海北的同学集中在微信群中,兴奋而深情地回忆起那段难忘的记忆。

  作为一位资深的传统媒体人,又是如何看待新媒体这个新兴的传播形式?她认为,不管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会同时面对很多的问号,很难预期未来会怎么样,但是共同成长,在整合中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这将是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形势。“传统媒体人应该在主动中做更多的尝试。”敬一丹坦言,她曾经也很害怕接受新的东西,但现在改变了,像这次出的书,处处都可以体现出跟上时代发展的印记。

  比如,本书有大量生动的插图和照片,特别是从封面到封底长长的一串二维码,读者只要扫一扫,就能听到来自她播音专业同学的“声音”,这都是很好的一种新尝试。